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    2035路线图
创建时间:2018-04-18 16:41

2035路线图

 

     2018年4月18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2035发展战略研究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全场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主持

 

 

卢秉恒院士主持会议

 

 

     此次会议邀请的单位有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城市学院、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3D打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3D打印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以及业界多家知名企业此次会议是中国工程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进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注重前瞻性、科学性、总体性布局,在中国制造2025基础上,向前十年预测技术、产业发展状况。会上,卢秉恒院士带领大家首先对增材制造工程技术国际先进水平与前沿问题、2035世界增材制造工程科技发展前景、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大工程科技专项、对策与建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其次还讨论了2025发展战略目标,并针对上一轮制定的目标进行修订,最后大家对增材制造技术发展路线图进行了优化讨论。

 

 

卢秉恒院士发言

 

       卢秉恒院长在会议中对各国增材制造趋势的对比分析中谈到,中国在增材制造研究的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近三年来发表的论文总量最高,中科院是发表论文最高的机构,在增材研究论文发表排名前十的机构中,美国有4个,中国3个,新加坡2个,德国1个。另外,我国专利设计量从2013开始持续增长,美德发展相对平稳,但是我国的专利技术未覆盖核心位置,还处在边缘区。最后,卢院提出面向2035要有预见性,同时还需加强对3D人才的培育工作,才能实现行业的长远发展。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陆声教授发言

 

        来自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的陆声教授在发言时提出了一个思考:3D打印在生物制造中应当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生物打印跟材料学有密切关系,目前材料制作工艺不一样,通过3D打印能把生物材料更快速地打印出来,但若能把生物材料和细胞学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体现生物性能。2035年如果能达到这一水平,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其次,陆教授还谈到了3D打印的个性化和通用性。3D打印其实可以通过通用性的产品来替代,目前已经有很多个性化的产品,如果用3D打印生产通用性的产品,这一点可以得到突显,过分强调个性化可能会弱化3D打印的发展。个性化会限制使用量和想象力,从前过分强调个性化,通过大数据三维统计分析可以将个性化的产品统一分类,因此可以通过通用性实现个性化。

 

3D打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杨静秘书长发言

 

        3D打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杨静秘书长非常看好3D打印技术的未来,并从医疗的角度对行业近期状况谈了几点感悟: 1.现在很多国际龙头企业都开始进军3D打印医疗市场, 如惠普,西门子,GE等,他们把3D打印技术运用到医疗领域并且投入了大笔资金,这是对3D医疗行业的极大推动; 2.原先只做工业的企业也开始关注3D医疗市场,这是新的趋势;3.国外活体打印发展迅速,国内部分企业也有在动物身上打印活体器官的成功案例,医疗3D打印技术在不断创新,行业发展潜力巨大;4.国家各大部委、药监局对增材制造医疗器械都很重视,在2020年之前,3D打印医疗器械会正式纳入医保并收费。杨静秘书长还表示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医疗器械制造领域,近期会实现3D植入物的打印,未来将致力于生物组织、器官的直接打印。根据中国增材制造2035技术线路图的指导思路,下一步希望能够在2035之前实现3D器官打印,这将成为医疗领域增材制造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 

 

      本次研讨会是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能够推动后续工作的开展以及增材制造领域的发展。3D打印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积极参加此类国家层面的会议,为大家带来最新行业信息,积极推动3D打印医疗行业的发展。